一、幼儿的基本情况
1、自身:童童是小班的一名男孩,今年三岁。他从小发音不清,不能完整的说一句话,也就是通常说的语言障碍。平时在班里基本不说话,不与同伴交往。动作缓慢,但大脑反应能力正常,能很快理解别人的意思只是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在与人交往方面有强烈的自卑感,不愿与其他幼儿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
2、环境:童童的父母双职工,文化程度中等,家里还有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感觉童童这方面偶缺陷,比其他孩子不幸,所以就尽可能的给予他更多的爱护,更多的满足,以至于他非常的依赖父母。爷爷奶奶对他更是加倍溺爱,什么都由着他,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娇惯任性,并且语言没有得到良好的训练。
二、原因分析
1、先天生理方面。针对童童的以上情况,我与童童的妈妈进行沟通,得知在她怀孕前服用过激素之类的药物,这可能是导致童童语言障碍的主要因素。不愿与人交往,长时间用声不当,发音器官僵化和构音器官功能的退化,导致发声障碍,使童童成为语言发展障碍较严重的幼儿。
2、家庭环境方面。童童的父母是双职工,平时工作很忙,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他,爷爷奶奶只是给予更多的呵护、满足,也就是所谓的“爱”。有什么意愿都是父母替他表达,没有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更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造成他的语言发展水平停滞不前。
3、社会交往方面。由于孩子语言障碍,父母不让他与同院的其他幼儿玩耍,限制了他的交往,没有提供给孩子与外界交往、交流的空间、机会,致使童童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自我中心严重、任性、为所欲为。
三、干预过程及效果分析
干预过程:
1、创设情景交往,使孩子感受与他人交往的快乐。有强烈自卑感、不愿与其他幼儿、教师进行交往的幼儿,教师应持积极的态度,给予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抚,使幼儿感到安全、温暖、可信可亲,但不是溺爱。
一次我收拾玩具,我微笑着请他来帮助我,他只是站着看我收拾,而不帮忙。于是,我故意将玩具掉在地上,他看见迅速的帮我捡起来,我亲了他一下感谢他,他并没有拒绝,以后他看见我收拾东西就会跑过来帮忙。
2、采取鼓励的方法,激发其说话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语言的学习也不例外,只有孩子喜欢说了才能用心去学习发音方法,平时我鼓励他用语言进行交往,每次当他很认真的说一个字或一个词时我都会很认真的倾听,只要他做出一点进步的行为,我都会给予有效的鼓励和肯定。
3、日常生活中贯穿语言的训练。由于童童长期很少用声及用声不当,他的发音器官已经僵化,不能良好的工作。于是我建议家长配合先让他做一些基本的训练:舌操、唇操、呼吸操,坚持每天训练,使各个发音器官逐渐灵活,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让他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
一次吃点心时
,童童最后一个洗完手,没有他的点心,他看看其他小朋友,再看看我,我就装做没看见他的样子,继续提着篮子等着,过一会他慢慢的走过来了,我就主动问他:“这是什么?”然后教他说“蛋糕”,他就模仿着我说“蛋糕”,我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他,童童拿着蛋糕高高兴兴的回到座位上去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以后每次教他说话他都能很认真的跟着说。
4、家园共同努力。在对童童进行研究和矫正的过程中,我不断的与家长进行沟通,提高家长的正确认识,及时了解在家的情况,因为只是老师在园里的关注是不够的,必须使家长、教师对童童有一个统一的期望要求,体现教育的一致性。在家庭中,我要求家长要积极的去引导童童说话,耐心去倾听他的话语,不能嫌弃孩子说话费劲而急于替他表达或是打断他的话,更不能流露出不耐烦的神情,父母倾听的神情可给孩子最大的安慰,从眼神中获得自信,是消除自卑的重要体现。
效果分析:
通过这入园几个月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童童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基本上克服了自卑心理,能够认真听老师上课,能与同伴进行简单的交往了,说话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且发音比以前清楚许多,能说“张老师,我喝水。”“妈妈再见”等简单的短句。看到童童的进步,老师和家长的心情是一样欣喜的,相信只要家园继续努力配合,根据他的情况随时制定教育目标,童童的明天一定会是
一番新的景象。
四、建议:
1、对这样的孩子不能由心软的父母管,童童的语言训练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父母要有充足的信心,坚持不懈的努力。
2、不论有意无意,当童童有一点、甚至微小的进步时,都要给予有效的鼓励和肯定。
3、同意父母及爷爷奶奶的教育观念,协调行动,不能过分溺爱,应严格要求,该惩罚时一定要惩罚,不能出现孩子控制父母,父母却没办法控制孩子的局面。
五、启示
孩子的先天语言水平参差不齐,千差万别,但后天的语言环境是可以改善的,就看我们要不要去做,怎样做?对于这些有一定语言障碍的孩子们,需要我们拿出更多的耐心、爱心来关注他们,改变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各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语言发育课程
为有沟通困难的群体及其家庭提供服务。对干预对象进行评估及订定合适的训练目标,同时也会指导家长引导儿童语言发展的技巧,促进发音、语言运用、沟通及社交能力的综合发展。
ABA行为训练课程
应用行为分析是**常用的干预方式去提升儿童的沟通技巧,同时帮助提升儿童生活及社交、减少问题行为。**常用于帮助自闭症儿童, 同时也适用于其他诊断, 如发育迟缓,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认知缺损等。
自闭症社交沟通课程
针对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口肌及构音发展障碍,需要进 行干预训练的2-6周岁儿童。 课程内容:**各种游戏的介入来提升儿童的表达动机,用情景的设置来提高 儿童的主动表达,社交互动的能力。
感统训练课程
63种感统训练器具改善儿童5大感觉失调问题,提升孩子的专注力、神经发展、感觉统合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精细动作能力、书写能力、听觉及视觉学习能力、身体协调等技能,促进孩子身体及大脑神经全面发展。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
教学原理:大脑神经科学
课程内容:通过63种感统训练器具改善儿童5大感觉失调问题,提升儿童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身体协调、手眼协调等身体动作技能等,促进孩子身体及大脑神经全面发展。
课程效果:①改善儿童的注意力,学习力 ②改善儿童感统失调问题 ③促进儿童大、小肌肉能力发展 ④提升儿童气息,促进言语发展
课程教具:63种专业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及教具
教学对象: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口肌及构音发展障碍,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7周岁儿童。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 教学原理:言语听觉科学、口部运动治疗学 课程内容:①下颌、唇、舌口部运动功能训练; ②气息训练; ③20组音系开发
课程效果:①提高儿童口部运动功能,使儿童口腔肌能正常化 ②掌握20组音系发音 ③促进表达能力
课程教具:国际引进最新器材、自主研发口腔按摩器材
教学对象: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认知发展障碍,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7周岁儿童。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 科学原理:应用行为分析学
课程内容:前备技能、语言理解、逻辑概念、词汇运用、句型表达、语言组织六大目标,分三个阶段训练提升儿童的命名能力、听者技能、语言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课程效果:①前备技能促进学习技能 ②认知理解促进听者反应技能 ③300组词汇促进表达能力 ④语言理解促进社交沟通能力
课程教具:系统配套认知教具、故事绘本、蒙氏教具
教学对象: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社交发展障碍,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7周岁儿童。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一对二
科学原理:应用行为分析学 课程内容: 通过各种游戏的介入来提升儿童的表达动机,用情景的设置来提高儿童的主动表达,社交互动的能力。
课程效果:①引发儿童表达动机 ②15种不同的提要求社交能力 ③促进情绪自我管理 ④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对象:2-7岁准备上幼儿园的谱系、发育迟缓的儿童
课程模式:1对3小组授课科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应用行为分析
课程内容:核心训练儿童在集体环境下做、看、听、说、玩的能力来提升集体常规,共同注意力,社交技能,自我管理等的能力,每月定期的室内、户外学堂强化儿童社会融合能力 。
课程效果:帮助儿童提升集体意识,建立集体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理解约定俗成的生活常识,培养儿童入普园的前备技能。
孤独症儿童的语言教育有其特殊性,纠正孤独症儿童的特异语言现象的思路和方案,也可以说是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进行的“补短”和“矫正”,但是,孤独症儿童语言教育应该两条腿走路,也就是说,“矫正”和“发展”要并行,在矫正中发展,在发展中矫正,在我们着力解决孤独症儿童语言发展滞后性和独特性问题的同时,也需要按照正常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语言教育,实践证明,一部分孤独症儿童经过科学的语言训练后,一方面他们仍然会或多或少保留自己的“语言特点”,另一方面,他们的表达也可以向着越来越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如同荆棘上面开出的花朵,我们会欣喜地看到,他们的语言会有其独特的魅力...
在陌生环境中表现为过分害羞尴尬对自己的行为过分关注或进入新环境时自己感觉到痛苦和身体不适或出现哭闹不语退缩儿童社交恐惧症典型症状在公众场合如幼儿园游乐场公园商场亲戚家孩子感到极度的恐慌紧张在一些多人的场合孩子怕与同伴大人面对面地交流或者即便交流了也是在极度的惊恐之中度过的3孩子不敢直面陌生人更不敢与他们交谈或者见到陌生人就心慌耳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