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康复干预机构

机构:东方启音时间:2022-01-12 点击:202

分解式操作教学是由指令、反应和结果三个环节构成的,主要是要将训练的目标行为分解成多个小目标,分成很多小的步骤,逐步练习,在训练过程注意反复强化,并使用强化物和强化手段,以巩固训练效果,训练中,可以适当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建立正常的行为反应,心智解读是建立在孤独症病因学假说“心理理论( theory of mind)”基础上、促进社交沟通及情绪管理的基础技能训练...

儿童康复训练

儿童自闭症的危害:1.无法与他人很好的沟通;2.智力异常:70%左右的智力落后,不过也有10%智力超常,20%智力正常;3.感觉异常:如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4.多数患儿有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常见行为;5.不能很好地注意事物的细节部分;6.重复刻板行为;7.专注力差;8.思考方式较简单;9.不能有组织及有次序地完成工作和某项任务;10.有并发症发生。目前认为自闭症是带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特定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疾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是主要致病因素,在高发自闭症家族的家属中,社会交往障碍和刻板行为发生率较高;自闭症孩子双亲的人格特征也常见冷淡、刻板、敏感、焦虑、谈话专断、固执、缺乏言语交流、很少发展友谊等,而且有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兄弟姐妹复发风险约为20%。

分级检查评估体系

  • 基础检查

    根据基础检查分析结果,从多个不同层面了解孩子身体发育情况,是否符合矮小症的诊断标准。

  • 精准检查

    让家长参与解读报告,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将孩子在家的情况与诊断结果全面对照,制定个性化阶段性干预方案。

  • 阶段性检查

    阶段性测评是儿童康复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检测孩子的康复效果,同时为下一步康复计划作出准确有效的指导。

儿童康复训练

言语开发课:20组音系疗法 30天开口说话

  • 儿童语言发育康复机构

    教学对象:自闭症谱系、发育迟缓等存在口肌及构音发展障碍,需要进行干预训练的2-6周岁儿童

    课程模式:30分钟一对一

    教学原理:言语听觉科学、口部运动治疗学

    课程内容:①下颌、唇、舌口部运动功能训练。②气息训练。③20组音系开发


  • 儿童语言发育康复机构

    课程效果:

    ①提高儿童口部运动功能,使儿童口腔肌能正常化

    ②掌握20组音系发音

    ③促进表达能力

    课程教具:国际引进最新器材、康语自主研发口腔按摩器材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做家庭训练时,总是会出现很多问题,觉得我明明是按照专业的ABA行为分析法和老师分享的方式在训练,怎么一点效果都看不到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家长们在训练过程中经常会犯的错误,避免一错再错。

一、用强化物诱导孩子训练

我们在孩子训练时,肯定少不了强化物,但是家长们经常会忘了,强化物应该是在孩子做出正确反应后给予他的奖励,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做对或达成目标,久而久之,当再遇到类似情况时,孩子自然就会知道怎么样的表现才是合适的。

但很多家长却把强化物当成了吸引物,想通过强化物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样做会造成区辨错误,孩子会因为有强化物才配合训练,对强化物造成了过分依赖。这样不利于我们后面撤除辅助。

强化物有三个特点:①行为之后出现;②紧紧跟着行为;③能够增加该行为在日后出现。

所谓行为之后才出现,就是明确指出强化物是完成行为之后才能得到的,不是被看到、猜到的。如果出示了强化物才能诱导孩子开展训练,那就需要额外加上强化物视觉刺激,才能让孩子出现目标行为。

二、对问题行为进行了强化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就会对孩子给予较多的关注,比如有的时候,孩子提要求,家长没有答应,随后孩子会哭闹等,家长想阻止孩子哭闹,往往会答应孩子的要求,这会让孩子认为哭闹就是正确提要求的方式,这也会对孩子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强化。

所以,家长应该明确的是,干预的重点要放在孩子的正确行为,而对于孩子的哭闹等问题行为,在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不给予过分关注。或者可以加以引导,让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表达。

三、下达指令未辅助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下达指令之后,孩子不做反应或听而不闻,家长往往就会反复发指令,并且语气会越来越严厉,音调随之变得更高,甚至还会对孩子加以谴责,但孩子依然对家长下达的指令无动于衷。我们通常叫这些指令为空指令。

这样会造成家长的指令对于孩子来说没有用处,对指令和语言、社交信号等不敏感,而且会觉得一直在被要求做什么做什么,久而久之会抗拒,家长还会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

所以,给孩子下达的指令一定要做到,孩子第一遍没有执行,当第二遍指令下达后,经过了反应时间,孩子依然没有做出反应或做错了,家长就要及时给予辅助,保证孩子做出的反应和指令一致。

四、辅助不及时

很多家长会有一个疑问,同样的指令,为什么孩子会愿意听老师的,却对家长说的无动于衷呢?

其实,这就是辅助不及时造成的。家长在开始的时候,发出的指令没有让孩子必须执行,后来,孩子会发现,爸爸妈妈的指令自己做不做都可以,所以他就会选择不做。

而当孩子接触到老师的时候,老师通常都会严格要求他完成指令,当孩子发现自己以往在家长身上的“招数”不太好用时,通常都会选择听从老师的指令。

面对这种孩子不听指令的情况,家长要切记下达指令后一定要孩子完成,孩子不想做或不会做的时候,就要及时给予孩子辅助,并在完成后及时奖励强化。

五、泛化不足

很多家长都会发现,孩子在机构跟着老师可以做到的任务,在家跟着家长却做不了。孩子在课堂可以完成的任务,过了几天似乎就都忘光了。很有可能是缺少了泛化环节,或者是泛化不足导致的。

泛化是指由具体的、个别的扩大为一般的。比如孩子在家长,在老师面前能完成的行为,也可以在别人面前完成。仅仅依靠机构和家庭中的训练在泛化方面存在局限。

缺少泛化,孩子的适应能力会有明显的局限性,不愿意或不会在生活中灵活使用。

所以,除了新课业中要穿插大量的“精熟”作为泛化之外,自然情境教学部分、游戏课,甚至居家生活中都要大量泛化。

六、急于求成

有时候,家长过于高估孩子的能力,许多任务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外,孩子当然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依然坚持重复下达指令,期望孩子能够完成。

结果却让孩子屡屡受挫、迷茫甚至愤怒,所以也会出现“不配合训练、一训练就哭闹”的情况。

其实,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就应该根据孩子各项能力的具体情况,调整项目的难易度,并立刻给予孩子辅助,帮助孩子完成任务。

自闭症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普遍较差,很多看似简单的任务,他们却很难完成,所以家长们总会很苦恼。

但是,很多家长一旦开始干预,就想立刻让孩子的情况变好。但这是不现实的,自闭症本身难以完全治愈,更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给孩子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家长切莫急于求成,一定要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具体情况,按照孩子的进度循序渐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