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儿童语言训练中心有哪些

机构:康语教育时间:2022-05-19 点击:163
合肥儿童语言训练中心有哪些。在孩子出来一点语言的时候,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孩子的训练,包括增加孩子的主动语言能力,给孩子创造主动语言的环境,丰富孩子的语言内容,创建说话的动机,我们的目的不但是教孩子回答问题,对刺激有反应,更主要是增加主动语言,如:要求一个物品:吃饭时,给孩子吃一口他喜欢的东西,把剩下的他喜欢的那个东西放在一个离他稍远的地方,他能看得见,目的是让他说 "多一点" (还要),他去拿的时候,用你的手把东西盖起来,不要跟他说话,而只是看着他,做出期待著什么的表情,等待。

康语机构优势

  • 儿童专注力教育

    前沿教学技术

    国际专家特训体与核心师资团队联合掌舵,同步国际前沿教学技术。

  • 儿童专注力教育

    完善监督系统

    完备的教学监督系统,日周月量化反馈儿童进步,实时确保有效课题。

  • 儿童专注力教育

    个体化的教学模式

    五大评估体系,直击儿童弱项,1对1订制教学课程,实时确保有效课题。

  • 儿童专注力教育

    *补贴援助

    *援助基金保障,最高补助达3000元每月。

  • 儿童专注力教育

    家校联合

    全面家长支持系统,家长心理辅导,家庭训练指导,家校强强联合,确保儿童高频强化。

  • 儿童专注力教育

    专业的师资团队

    师资团队均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相关专业背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上岗之前均通过严格的审核。

浅谈如何让自闭症儿童更好的适应新环境_社会交往_孤独症网



摘  要:本文以一名叫做君君的自闭症孩子为例,以个案研究的方式介绍了自闭症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所显现出的最初状态,及经过老师训练之后,慢慢适应新环境的变化。文中主要讲述的是老师为了让自闭症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所作出的努力。包括:收集个案研究资料,成因分析,观察评估,家长商议,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反馈等。并对自闭症的教育做出了自己的一番见解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自闭症;个案研究;成因分析;教学计划;教学反馈
1.前言
自闭症这一名称是美国霍步金斯大学的堪纳教授在1943年提出来的。他长期对11名儿童进行观察,发觉这些孩子具有共同症状,例如:和他人没有情感接触;对有些事件有强迫性的执着;没有语言,或只是一些没有意义的声音;外表吸引人;发病期通常在幼儿等等,认为这是一种非凡的疾病,和其他疾病不一样,于是就命名为“autism”,中文翻译为自闭症或孤独症
当今,自闭症作为一种残疾的特殊类型已经被大众所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也可以到较为正规的教育机构进行系统的训练与学习,这是相当值得欣喜的。
基于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点,他们在刚刚进入这些教育机构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表现。那么如何让自闭症儿童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呢?以下是本人以此为题的进行的个案研究。
2.个案研究资料
2.1个人情况
姓名:君君(化名),性别:男 , 出生年月:2006年5月生
2.2家庭情况
父:郑xx,私营商人。文化程度:大专。母:朱xx,无业,文化程度:中专。
总体上,君君家庭条件良好,但父亲工作繁忙,很少与君君进行交流,在君君的身上投入的精力很少,母亲文化水平较低,虽十分关心君君,但对教育君君缺少正确的方法。
2.3表现情况
言语:间断性的冒出一些无关联性的音节:a,b,c,p等。情绪激动(兴奋或愤怒)时,会发出尖而利的怪音,但与人无语言交流。
交往:平时沉默寡言,偶尔与某人交流时,会看着对方,不说话,也无主动性肢体接触动作。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不喜爱参加集体活动,玩具不感兴趣(旋转性物品除外),固执要求某样东西。有生理需要(大小便,饥饿,生病等)无特定反应。
情绪:长时间发呆,或经常性莫名奇妙的大笑,哭泣。他人强行干预时,会产生愤怒情绪,伴随呲牙咧嘴和拧,咬等动作。自己独处时,表现的情绪高昂,自得其乐。
爱好:喜欢玩可旋转型物品,经常玩弄手指,爱好跳跃,奔跑等运动,眯着眼睛看东西,不喜欢穿衣服。
3.成因分析
3.1内因分析
六岁的君君从小就只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没有接触过其他人,对他人有着相当严重的抵触心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喜欢与他人交流。没有明确的言语交流意识,不愿多说话。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时,表现出太多的敌视,让人无法靠近。和老师沟通时,不愿听从老师指令,不配合训练。刚刚进入新的教学环境,无法适应,从而产生了各种不适应表现。想要逃离不熟悉的环境。
3.2外因分析
父母因为对君君怀有愧疚的心理,所以在生活上照料的无微不至,对于君君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这样做就减少了君君学习自理能力的机会,同时也缺失了表达的欲望。为了防止君君受到异样的眼光,所以也很少带着出去,让君君的活动范围局限在了家中,致使君君无法接触正常的人类交往环境,不会与人相处。
4.观察评估
时间:2月13日——2月18日
综合观察君君的物品喜恶(表1),能力优劣项(表2)等,并制定教学计划
4.1物品喜恶
根据物品喜恶的变化,可以用来制定相对应的正强化或负强化措施。以利于更好的加强与巩固教育的效果。


     喜恶度
物品 (正强化)
喜欢 (正强化)
较喜欢 (正强化)
适中 (负强化)
较厌恶 (负强化)
厌恶
食物
(零食类) 
薯片 
饼干 
膜片 
山楂 
辣条
食物
(主食类) 
猪肉 
鸡蛋 
西红柿 
黄瓜 
土豆
肢体接触
动作 
拍手 
碰脚 
牵手 
拥抱 
挠痒

玩具 
陀螺 
红色小汽车 
飞机 
塑料鸭子 
皮球

互动游戏 
去郊游 
开火车 
荡秋千 
球类运动 
拔萝卜
表1
4.2能力优劣项
通过能力优劣项的划分,来确定学生的训练目标。
               优劣   

能力                   优势 劣势

大肌肉 平衡能力强
四肢协调性较好
腿部肌肉发达 手部力量不发达


小肌肉 手部力量足够
手指灵活
对抓,握,提,推等动作熟练 手眼协调性差
不懂得如何掌握力度
对撕,拉,插等动作不熟悉

言语 能间断性的冒出一些无关联性的音节:a,b,c,p等。情绪激动(兴奋或愤怒)时,会发出尖而利的怪音 无任何主动或被动交流性语言

认知 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
对日常生活物品有一定概念
对于颜色形状等的认知强烈 不懂得有关数量的意思
对人物及其人称无明显认知
逻辑思维迟钝

生活 可以自己吃饭,喝水
会自己跑到厕所                  大小便需要辅助
不会自己穿衣服
不会自己刷牙洗脸

其他 不欺负其他小朋友 受到干扰时,会出现咬人,自残等行为
表2
5.家长商议
时间:2月19日
经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从而获知家长希望君君改善或提高的地方。再根据前期的观察评估,与家长进行协商交流。共同制定出符合君君实际情况的个别化教学计划。
君君父母的期望如下:
自理能力,如:学会自己刷牙,洗脸,如厕,穿衣,吃饭等。
言语水平,如:有主动交流的欲望,有生理需要(大小便,饥饿,生病等)时,有明确反映。
交往能力:如:习惯于他人共同玩耍,饮食或休息。
认知能力,如:加强对于人物及其人称的认知。
其他,如:减少情绪问题的出现,消除咬人,自残等行为。
6. 制定教学计划
时间:2月20日——2月21日
根据观察评估和家长商议,在我任教的日常生活、精细、游戏这三门课程中。我为教育君君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见计划表3,4,5)
6.1日常生活:

学生:君君             出生日期:2006. 5     性别:男
教师:兰娟             家长:郑xx  朱xx        日常生活
目标 通过近半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适应新环境,在自理能力和交往能力上有所发展,情绪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
教学方法 
ABA教学法
日程表 08:00—08:30    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如厕
08:30—09:00    吃早饭
09:00—11:00    上课(此不在日常生活之内)
11:00—11:30    吃午饭
11:30—12:00    脱衣,睡午觉,如厕
14:30—15:00    起床,穿衣,如厕
15:00—17:00    上课(此不在日常生活之内)
17:00—17:30    吃晚饭
17:30—19:30    休闲游戏时间(小朋友群体活动时间)
19:30—20:00    刷牙,洗脸,洗脚,脱衣,睡觉

备注 
在日常生活中,让君君潜移默化的学习自理能力,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锻炼其交往能力。
表3
6.2精细:
学生:君君      

儿童康复训练

儿童康复训练机构排名

1.东方启音儿童康复中心

2.康语儿童康复机构

3.大米小米康复机构

4.星语星愿语言发育

5.雅恩康复机构

儿童康复训练
家长对儿童进行有效地语言训练,是促进其思维发展和心理健康发育的必备条件。其中,掌握四个要素至关重要。把握时机:2—3岁是口头语言训练的最佳期,也是幼儿期非正规语言训练的延续,此时期注重语言训练,能使之掌握较多的生活语言,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强其想像能力和理解能力;4—5岁则是书面语言训练的最佳期。此时期的儿童已基本能用口头语言,表达时更富有情感;4—10岁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期。此时期已基本掌握汉语,儿童的学习欲望更为强烈,但又没有完全被汉语所控制。此时的接受力和记忆力较为统一,通过汉语和外语的交*训练,易获得最佳效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