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十大儿童孤独症康复机构排行榜

机构:康语教育 时间:2022-01-11 点击:511
儿童康复训练

机构优势

  • 儿童专注力教育

    前沿教学技术

    国际专家特训体与核心师资团队联合掌舵,同步国际前沿教学技术。

  • 儿童专注力教育

    完善监督系统

    完备的教学监督系统,日周月量化反馈儿童进步,实时确保有效课题。

  • 儿童专注力教育

    个体化的教学模式

    五大评估体系,直击儿童弱项,1对1订制教学课程,实时确保有效课题。

  • 儿童专注力教育

    *补贴援助

    *援助基金保障,最高补助达3000元每月。

  • 儿童专注力教育

    家校联合

    全面家长支持系统,家长心理辅导,家庭训练指导,家校强强联合,确保儿童高频强化。

  • 儿童专注力教育

    专业的师资团队

    师资团队均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相关专业背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上岗之前均通过严格的审核。

如何在家训练的自闭儿童的六种方法

一、语言理解能力
  1.听懂一步指令(如:过来开灯关门)
  2.识别身体部位(如:手机 肚子 肩等)
  3.识别物品
  4.识别卡片
  5.识别熟悉的人(从家庭到生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6.听懂动词指令
  7.识别卡片上的不同动作(如:睡觉喝水吃走拍等)
  8.识别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如:冰箱、电视、桌子。椅子等......
  9.指出书中的图画
  10.识别物体功能
  11.识别身体部位功能
  12.识别方位(如:上下、里、外、中间,旁边,前后,左右等)
  二、语言表达能力
  1.听到“你想要什么?”能用手指出相应物品
  2.在有愿望时能指出所需要的物品
  3.模仿声音和词语
  4.命名物体
  5.命名卡片
  6.用语言表达想要的东西
  7.说出“是”或“不是”(或用手势)表示想要或不想要的东西
  8.叫出熟悉的人
  9.作出选择
  10.各种打招呼(如:嘿!你好!早上好I中午好!晚上好!晚安!再见等)
  11.回答社会性问题
  12.说出卡片上的其他人和自己
  13.说出物体的功能
  14.说出方位(如:上下、前后、左右、那里、这里、里外,中间、旁边、高低。
 三、学业配备
  1.配对
  (1)完全相同的物品
  (2)完全相同的卡片
  (3)物体到卡片
  (4)卡片到物体
  (5)颜色、形状、拼音、数字
  (6)不完全相同的物体
  (7)物体之间的联系(如:牙刷和刷牙、笔和文具盒、书本和书包等)
  1.*完成简单的活动
  2.识别颜色
  3.识别形状
  4.以别拼音
  5.识别数字
  6.唱数1—10
  7.点数
  四、精细能力
  1、在形状箱内找出三个同等大小的物体
  2、把10件不同大小的物体放入碗内
  3、穿5个大孔的珠子
  4、仿搭3块积木
  5、正确握笔乱写乱画
  6、把橡皮泥撮尖、搓圆、压扁、做成球状
  7、正确撕纸
  8、把一张纸延着折痕对折
  五、参与能力
  1.*坐在椅子上
  2.叫名字有目光对视
  3.听到指令“看这我”有目光对视反应
  4.对“放下手”有反应
 六、模仿动作
  1.操作动作模仿(如:敲积木、用杯子喝水、把物品放到篮子里等)
  2.粗大动作模仿(如:拍手、跺脚、摸头等)
  3.粗细动作模仿
  4.嘴部动作模仿(如:口型模仿)
儿童康复训练

自闭症的孩子经常喜欢一个人做事情,不喜欢与人触碰。这不但危害了孩子的生长发育,也给他的心理状态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做父母的就需要关心一些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多掌握一些她们的精神世界,下边,而言一说自闭症是怎么产生的?脑器质危害:如产伤、宫腔内室息、感染、中毒了等,15%-50%的患者伴癫痫发作、脑电图异常、脑CT、核磁共振有非特异性更改。有的伴随中枢神经系统临床症状、身体畸形等。先天风疹病毒感染、风疹病毒感染均将会与自闭症病发相关

学习优势

  • 儿童自闭症语言康复

    感知觉游戏环节

    促进儿童感知觉能力协调发展,提升动作计划能 力,掌握运动游戏技能,及人的兴趣和亲密感。让儿童在早期表达阶段,学会动态 表达“字”“词”。

  • 儿童自闭症语言康复

    社交情感游戏

    社交情感游戏:增强儿童与同伴双向沟通能力,提高儿童与人的共 同关注能力,协助儿童打开更多沟通圈以及连结情绪和现有能力。

  • 儿童自闭症语言康复

    小组情景模拟

    增强儿童在集体环境中的人际互动及小组合作能力 , 提高儿童集体常规意识,培养儿童社会生活技能,提高儿童在集体 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们往往对孩子照顾得过于周到,就连走到外面,和别人打招呼这种事都会代劳,这从孩子还不会说话时就开始了,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妈妈抱着孩子,在路上见到熟人,就代孩子说:“向阿姨问好——阿姨好,”孩子会说话了,这种情形也没有多少改变,处于这种情景中,孩子的语言能力怎么会有发展的空间?还有些父母,每当孩子说了什么,就会取笑孩子,甚至把孩子的某些表现,作为经典笑话,时常拿出来说,这会对孩子形成巨大压力,不愿再开口说话,只有语言交流令孩子感到愉悦,孩子才能渐渐形成良好的沟通动机和习惯,总之,要孩子说话口齿清晰、表达流利,能有效地与人沟通,需要基本的生理技能、认知能力及人际互动的动机,为人父母,平日多下功夫,自然也就可以为孩子铺就一条语言交流的畅通之路...

返回顶部